读文章网,情感美文,情感故事,伤感文章,生活常识

时代的进步

和老人孩子们绝然不同的是,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,完全没有了儿时对春节的那份渴望与祈盼,而更多的则是一份忐忑和无奈。倒不是说,过一个春节自己就长了一岁,也老了很多,自然规律谁也避免不了,对此还是能够正确面对的。倒是那份过节的忙碌,淡淡的年味让人怎么也兴奋不起来,至今回想起来味同嚼蜡,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难受。越到年关,这种感觉越是强烈。你看,那些平时说说笑笑、嬉戏闹闹的同事,一到年关变得那么的神秘兮兮起来,可能是忙着打点关系无暇说笑热闹了;亲戚朋友之间的迎来送往也让人好心烦,也许我们这个年龄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吧,老人的关系、子女的关系也需要我们忙来忙去地打点,惟恐拉下这样、丢下那样,一个考虑不到,就容易埋下隐患。我们都知道,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是功利多于亲情、友情,讲究的是现实,送着也不开心,收着也不高兴。从去年开始,取消了春节的福利,也着实让老人们头痛了一把,指望儿女们分点腥货,打发一下平时的关系,没了这份腥货还真有点不好处理,买东西吧,少了拿不出手,多了又不舍得,分点鱼肉什么的,这家抓两根、那家给一点,那些平时送个菜、给点油的农村亲戚也就打发了,东西不多倒也实惠,没了这份东西还真的象少了点什么。

过年了,在外地工作、上学的子女们也回来团聚了。过去是老人少、孩子多,一家那么一大帮子,少个一个半个倒也没什么,现在是孩子少、老人多了,孩子回来那么几天,上学的假期长还好说一些,工作的、路途远的也就那么几天的时间,回来后爷爷奶奶希望在他们那多呆几天,姥爷姥姥又希望在他们那多呆几天,父母又希望在自己身边多呆几天,把个孩子弄得左右为难,无所适从,一点过节的心情也没有了;而在乡下的老人们过节也好不到哪儿去,过去过年儿子、媳妇或者女儿、女婿领着孩子去乡下怎么也得住上一个两个晚上,忙完吃的,老人也能和子女们坐在炕头上扯一扯、拉一拉,高兴的、烦心的事也能向孩子们倾诉倾诉,现在城里呆惯了,家里暖气热烘烘的,也就不想睡那凉炕头了,其实老人们为孩子回家过节老早就把家里拾掇一番,把炕烧的热乎乎的,希冀孩子们能在家和他们过个团圆年,可子女们有几个能理解老人的这份苦心,经济条件好了,也有了自己的汽车,开着车子回去,老人们忙忙碌碌办理着吃的、喝的,吃完喝完,开着车子就回去了,哪怕第二天再开着车子回去,也不愿陪老人睡上一宿、两宿,老人又不好说什么,给老人留下了诸多的惆怅和无奈;而我们这些人呢,上有老、下有小,年前就帮着老人们跑这家、去那家,腿都跑细了,还要置办这、置办那,筹备着过节用的东西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哪样都不能拉下,过年了更要忙着张罗这、张罗那,生怕怠慢了老人、孩子,一个年过下来,憔悴了好多,上班又得忙着投入紧张的工作。细想一想,现如今,过个年的到底高兴了谁、喜庆了谁?我们的祝福语有一千条、有一万条,什么欢乐、祥和,什么吉祥、如意等等,到底几家欢乐几家愁啊?

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朋友都知道,我们儿时对春节的那份渴望、那份期盼,用望眼欲穿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。那时的那份亲情、友情、同事之情、上下级之情是纯洁、真挚的,家庭条件好的给两包点心,不好的给两个大枣饽饽,谁也没去计较、在意的,现在呢?多了经济承受不了,少了又嫌你没有诚意,说是打发要饭的。送也不是,不送也不是,过节真的成了一般家庭的一个压力和负担了,一个春节下来,几多的怅惘、几多的无奈,在这样的情况下,能尝出过年的欢乐、喜庆滋味吗?生活水平的提高,不仅使亲情、友情变了味道,更让节味变了味道—一种苦涩、酸楚的味道。

现在是一到年关就很愿意回忆儿时春节的情形。我们这个年龄的朋友都知道,那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很差,又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,一年到头辛苦劳作,老农民过得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,太阳还没出来就要上山干活,晚上还要忙着熬猪食、拣麦秸、扒花生、剥玉米、给猪圈里推土或从猪圈里往外出粪,冬天晚上还要经常挑灯夜战,整大寨田什么的。学生麦假、秋假还要参加生产劳动,帮助家里挣点工分,晚上放学还要上山搂草、拾粪、揽花生地瓜什么的,真的是忙到腊月二十九,吃完饺子就动手;吃的一年到头是地瓜粑粑,稀饭也就是地瓜粥、玉米粥什么的,菜类也很少吃过炒的菜,鱼肉什么的更是少见,肚子里根本没有什么油水;穿的也是补丁带补丁的衣服,布料就更没什么讲究了,能遮身弊体就很不错了。在这样一种条件下,一年最盼望的那就是春节了,家庭再怎么困难,春节总是要改善一下生活的,条件好的,吃个白面馒头、猪肉水饺的,也让人们大饱了一顿口福。穿的怎么也得弄身新衣服,尽管里面仍是破棉乱絮的,但外面怎么也要光鲜一下的。

那时也没电视,孩子们一到除夕之夜,每个人手提着一盏用大红纸糊的灯笼,全村的孩子凑到一起,嬉戏玩耍,或者分成组你追我赶的,布兜里装上鞭炮,时不时地点上一个,那份热闹、那份兴奋至今仍记忆犹新,令人难忘。说来不怕朋友笑话,我虽是男人,从小就不敢放鞭炮,所以一些孩子时不时地偷偷地点上一个甩到我身边,骤然这么一响会让我吓一大跳,赶紧用手把耳朵阻起来,这个胆小的习惯保留至今,我过年是从来不放鞭炮的。疯完了、闹完了回去吃饺子,那时人们图个吉利,总在饺子里包上钱、枣、糖、糕之类的东西,谁吃到嘴里会开心的要命,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好过,当然这一习惯我们这里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。初一一大早就要给长辈拜年,长辈这个给一分、那个给2分,好的给5分的压岁钱,也着实让人高兴,一个年下来,也能攒上几角的,那时5分钱可以买到两根冰棍的啊,几角钱是很了不得的。从初二开始,就跟着大人走亲戚,去了谁家也都是尽本尽力地弄好吃的,所以春节也着实让自己饿了一年的肚皮鼓胀了起来。那时,学校动不动就请苦大仇深的老人给学生讲过去受地主、资本家压迫的历史,叫做忆苦思甜,所以有时过年放假时,老师就布置我们春节要吃忆苦饭,不能吃好的,什么苦菜粥了、豆面球了的,好不容易盼着过年改善生活,还让我们吃那些东西谁受得了啊,所以干脆不理会了,该吃好的吃好的,开学时也汇报说吃了忆苦饭了。当然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,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儿时春节的美好回忆。现在的孩子,吃不愁、穿不愁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想穿什么就穿什么,自然很难体会到我们儿时的那份心情,所谓此一时,彼一时啊。当然,回忆归回忆,生活水平的提高,毕竟是历史的进步,我们也为此感到自豪。现在是天天过年,吃的穿的过节不过节也都一样,过个节只不过是更增加了人们的忙碌,所以就显得很无所谓了,也逐步淡化了对春节的渴望。

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花开花落,岁岁年年,时光如流水,日月如穿梭,一个一个的年过下来,也把我们过成了半百老人,如今是鬓满霜、面沧桑,往事不堪回首,美好回忆留心头。不管怎么说,日子还是要过的,年也是要过的,如今人们生活如此之美好,与我们儿时相比,那就是天壤之别,变化是翻天覆地,每个人都应该倍加珍惜。虽然儿时的回忆是那么的美好,但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回到那样一个时代。社会在发展,时代在变化,传统的东西也自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我们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进步,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最后衷心祝愿朋友们春节愉快,阖家幸福,吉祥如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