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,就要祛除浮躁心态,静下心来去读书。好的书籍具有不朽的性质,她又是我们与古今中外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,我们读书实际上就是与贤达圣人亲密接触,“日与圣贤伍,终听凤凰鸣”。读书确是一件很惬意的事,现代大学者、大作家钱钟书的夫人,同时也是著名作家的杨绛女士说过这样的话:“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,——‘隐身’的串门。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,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,也不怕搅扰主人。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,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,而且可以经常去、时刻去。”
当然选择读什么样的书,这也是不可不认真对待的问题。我们须多将眼光投向经典,去读“看家”的书。如何进行选择?有君如斯说:“出版一年即成明日黄花的书不值一读,出版三年至五年识见犹存的书不妨一读,十年间再版的书可以细读,三十年历经不衰的书足以拜读,一百年湮没不了的书当置于案头常常心读也。”此乃语重心长告戒之言,可作读书之座右铭。
再说写作。为什么不少爱好写作的人文章总做不好,其表现或者平淡、庸长、公式化;或者干巴巴,味如嚼蜡;或者“文章硬如铁,读得满嘴血”等等。出现这样的问题,除了上述所言“才力不逮”、肚里没货之外,就是怕吃苦,懒得动脑筋,缺乏精益求精的追求。
众多名家出大作的经验证明,真正要写出一篇好文章,没有贾岛的“推敲”精神不行,没有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磨砺精神不行,没有郑板桥的“删繁就简三秋树,领异标新二月花”的创新精神不行。“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写一句空”。不呕心沥血,不搜肠刮肚,好文章出不来。